波澜壮阔75载 奋楫扬帆谋新篇

——新中国成立75周年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

版次:04 来源:中国信息报    2024年12月31日

  1950-2023年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情况

  ■ 丁伟梁 石名钰

  新中国成立75年来,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,广东这片沃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,完成了从经济相对落后农业省份到‌全国第一大经济强省的惊人跨越,成为中华民族从站起来、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生动缩影。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,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广东勇立潮头敢争先,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,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,描绘改革发展的绚丽图卷。

  经济总量稳居全国首位,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

  经济总量不断实现新跨越。1950-2023年,广东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.3%。2023年,广东地区生产总值135673.16亿元,成为全国首个超13万亿元的省份,占全国比重由1952年的4.3%上升到2023年的10.8%。自1989年以来,广东经济总量连续35年位居全国首位。2023年,广东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6985元,是1949年的163倍,1949-2023年年均增长7.1%。

  就业规模显著扩大。2023年,广东全社会就业人员达7057.00万人,较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001.36万人大幅增长,年均增长2.7%。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,2023年广东劳动生产率达19.44万元/人。

  地方财政收入大幅增加。2023年,广东地方财政收入13851.30亿元,1950-2023年年均增长12.1%,占全国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由5.2%提高到11.8%。截至2023年末,广东市场主体达1806.7万户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71013家;2023年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575.18亿元,是1979年的695.3倍。

 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,发展更加协调和可持续

 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。广东坚持巩固加强第一产业、优化升级第二产业、积极发展第三产业,三次产业结构在调整中不断优化。1949-2023年,广东三次产业结构比由60.1∶12.9∶27.0调整为4.1∶40.1∶55.8。2023年,一、二、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.4%、40.0%、55.6%。

  需求结构持续改善。广东着力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性作用,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。2023年广东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1.9%,成为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。1950-2023年,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.8%。

  所有制结构相互促进。在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基础上,广东不断深化国企国资改革,大力鼓励、支持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。2023年末,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,国有控股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18.4%,利润总额占15.5%,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数量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67.2%;民间投资活力迸发,2013-2023年民间投资年均增长6.3%。

  分配结构、居民收入来源多元化。2023年,广东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中,工资性收入、经营净收入、财产净收入、转移净收入的比值为70.1∶10.8∶14.6∶4.5;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中,工资性收入、经营净收入、财产净收入、转移净收入的比值为57.6∶24.3∶3.8∶14.4。

  区域经济布局不断优化。近年来,广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聚焦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,有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差异系数从1993年0.8061的峰值逐步下降至2023年0.5441。

  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,供给能力实现重大转变

  农业经济稳步提升。2023年,广东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9202.09亿元,位居全国第四位。在占全国1.9%的土地面积上,广东生产了约占全国4.9%的蔬菜、6.5%的水果、5.2%的肉类和13%的水产品,实现了占全国5.8%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。

  工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。2023年,广东全部工业增加值4.87万亿元,是1952年的3469倍,年均增长12.2%,占全国比重为12.2%,比1978年提高7.5个百分点。2023年,先进制造业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55.7%、29.4%。

  服务业量增质提。新中国成立之初至改革开放初期,广东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,服务业增加值从1949年的5.48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43.92亿元,年均增长5.6%。改革开放以后,服务业增加值增加到2023年的7.57万亿元,比1978年增长176倍,年均增长12.2%。

  高水平对外开放成效卓著,外贸大省地位稳固

  外贸大省地位稳固。1962-2023年,广东进出口从1.91亿美元增长到11799.20亿美元,增长6177倍,年均增长15.4%,占全国比重提高到19.9%。2023年,广东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1799.20亿美元,占全国比重达19.9%。

  出口商品结构优化。广东出口产品从最初的以农产品、轻工产品为主转变为以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为主。2023年,出口机电产品占当年商品出口总值的65.4%,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30.6%;跨境电商进出口占全省外贸总量超10%,占全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比重超过1/3。

  对外贸易伙伴更趋多元。1991年,亚洲市场外贸进出口占广东进出口总量的88.3%。2001-2023年,广东对非洲贸易额年均增长14.5%,对拉丁美洲贸易年均增长14.5%,对欧洲贸易年均增长9.8%。

  双向投资水平不断提升。1979年,广东外商直接投资0.31亿美元;2023年,广东实际利用外资225.87亿美元,占全国的14%,外商投资企业达19.9万户,签订企业项目21685个,对外直接投资238.32亿美元。

  创新发展动能增强,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第一动力

  科技投入持续创新高。广东研发经费投入从1995年的10.57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4411.90亿元,年均增长25%。2022年,全省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3.42%,比1995年提升3.24个百分点。

  区域创新综合能力实现飞跃。2023年,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超7.5万家,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31家、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家、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5家、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38家。

  专利事业发展日新月异。1985年,广东专利申请量仅为286件,授权量仅有1件;2023年,全省专利授权总量达70.37万件,其中有效发明专利达66.56万件,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52.59件。

  发展新动能茁壮成长。2023年,广东新经济实现增加值34736.46亿元,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5.6%。2023年广东按卖家所在地统计的网上零售额达3.15万亿元,占全国的20.4%,稳居全国第一。

  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,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

  教育事业取得巨大历史性跨越。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,广东全省总人口中,大专及以上、高中、初中、小学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分别占3岁及以上人口的16.27%、18.88%、36.76%和21.42%。

 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。2022年,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达6986.76亿元。截至2023年底,广东建有博物馆277个、公共图书馆150个,分别是1952年的139倍和38倍;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1496.06平方米,位居全国前列。

  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显著提升。1950-2023年,全省医疗机构从512个增加到6.29万个,医疗机构床位从1.1万张增加到62.9万张,卫生技术人员从3.70万人增加到97.91万人。人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1岁提高至2020年的79.3岁。

  体育事业腾飞发展。截至2023年底,全省体育场地总场地面积3.56亿平方米,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.8平方米,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数量26.82个。2023年,广东体育产业增加值超2300亿元,增速约9%。

  社会保障网织密兜牢。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完善,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。2023年,广东参加城乡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8129万人,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3795万人,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4270万人,养老、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。

  潮起珠江再出发,奋楫扬帆正当时。75年筚路蓝缕,75年披荆斩棘,迈步新征程,广东将全面激活改革、开放、创新三大动力,牢牢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历史机遇,坚持“改革不停顿、开放不止步”,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步伐中继续走在前列,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,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!

作者:丁伟梁 石名钰
此报纸需要付费才能观看
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
激活成功后,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,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
已激活成功